海城耿庄大蒜
海城耿庄大蒜是辽宁省鞍山市海城市的特产。耿庄大蒜蒜头肥大,辛辣味浓,蒜汁粘稠。捣出的蒜泥可保持一昼夜不泄汤,不变味。耿庄大蒜栽植面积已发展到5000~6000亩,产量500万公斤。1头蒜平均重50克,最大可达60克。耿庄大蒜大部分销售于辽宁、吉林、黑龙江和内蒙古一带。
海城耿庄大蒜的图片
耿庄大蒜的历史悠久,主产地在海城市耿庄镇的东耿村、北耿村、西耿村、薛家村一带的黑土地。其特点是大蒜紫皮、蒜头肥大(每头一般重6~8钱,重的可达一两)瓣大而匀(每头5~6瓣),味正且浓,捣后一宿不泻汤、不跑味,辛辣味浓,蒜汁滴碗成块。产量高,一般亩产850多公斤,下茬还套种别的作物,并易贮藏,所以闻名省内外,成为进京贡品。
建国后,这一特产得到迅速推广,仅耿庄和邻镇东四方台两地村庄的种植面积就达3000~3500亩。每年可产大蒜250~300万公斤。“0”期间,把大蒜当“四辣”批判,勒令拔掉自留地上种植的大蒜,产量下降到历史最少的时期。0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大蒜生产得到恢复发展,除耿庄镇、东四方台镇种植外,还有望台镇、南台镇的部分村庄也种植,产量不断增加。大蒜不仅是调味佳品,而且有灭菌防痢疾、防癌之功能,深受国内外用户的欢迎,唐山大地震时正处伏天,海城人民及时送去大蒜,抑制了痢疾传染,现在耿庄大蒜已名扬四海,从海城走向东北和京城,并出口到国外。 海城耿庄大蒜,蒜头肥大,辛辣味浓,蒜汁粘稠。捣出的蒜泥可保持一昼夜不泄汤,不变味。19世纪中叶从外地引进,在耿庄镇薛家堡子一带栽培,已形成一定规模。到20世纪开始大量栽培。新中国成立后,以海城耿庄镇大部、东四方台镇小部村庄种植为多,种植面积达3000~3500亩。1984年扩大到望台、南台部分村庄种植。耿庄大蒜栽植面积已发展到5000~6000亩,产量500万公斤。1头蒜平均重50克,最大可达60克。耿庄大蒜大部分销售于辽宁、吉林、黑龙江和内蒙古一带。 耿庄大蒜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 耿庄大蒜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为辽宁省海城市耿庄镇丁家村、北耿村、薛家村、东耿村、西耿村、张先村等20个村。地理坐标为东经122°37′~122°42′,北纬40°48′~40°5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