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牛千张皮
金牛千张皮是湖北省黄石市大冶市金牛镇的特产。金牛镇千张皮,人们习惯称“金牛皮子”,食用时,可切成丝条状煮鲜鱼,味道鲜美,尤以鳜鱼煮皮子闻名远近;或切成三厘米宽的条,结成皮子跎焖红烧肉。
金牛千张皮的图片
金牛镇位于大冶西南的边陲,为大冶、阳新、武昌、通山、咸宁等5县交界处之集镇,自古井市繁荣,商贾云集,生意兴隆, 小吃也多,其中之一是千张皮。金牛镇千张皮,人们习惯称“金牛皮子”或“千张皮”,是黄石著名的特产,是鄂南的风味食品。金牛千张皮历史悠久。相传,在汉代淮南王刘安制作豆腐后不久,这里就开始制作千张皮,到了宋代,此地商业日盛,油盐柴米布匹生意兴起,城乡豆腐店增多,豆浆、豆花和豆果等品种花样翻新,千张皮也就大宗制作起来。
制作千张皮的主要原料是黄豆和冬豆,七月乌豆、泥豆也行。制作方法和步骤大体是:先将豆子用清水浸泡24小时,用手掐掉豆壳,豆壳浮于水面,用捞子捞去豆壳,再用清凉井水洗净豆子,然后磨成浆糊状,装进布袋,加入少量食油脚子,边掺清水边舀动,过滤出汤状的豆汁,再将豆汁放进大锅煮沸后,倒进缸中,慢慢点进熟石膏水,俗叫点豆浆。边点浆边用水瓢在上面来回搅动,待出现小颗粒状为止,盖上木盖,待20分钟左右便成脑浆状,这就是豆腐脑。豆腐脑一是加些糖,可以单独食用;二是可以用白布包扎,将水过滤,制作白豆腐;三是可以加工成千张皮子。 制作千张皮的主要过程:先将豆腐脑浇进一个小木桶内,再用小竹帚用力搅匀, 豆腐脑中的豆腐搅成小棵粒状,再用瓢浇进事先放在专用木架上的木匣(匣约26厘米见方,10厘米高)内的棉布片上,浇一层盖一层布片,可浇至1米高以上,再用木杠将略小于木匣的术头压进匣内将水榨干,然后将布片从匣内取出,用手轻轻的一层层剥落,就成千张皮。制作千张皮也有讲究:一是袋浆,放入的食油脚子过多会影响豆浆质量,过少豆浆下不来。二是点浆,点熟石膏水过多,成不了豆腐脑,会导致倒桌(报废);点熟石膏水过少,豆腐脑质量差做不了千张皮。三是榨水,木杠榨水时也有讲究,榨水时间过短,千张皮太嫩,剥不出来;榨水时间过长,千张皮太老,不好吃。所以,上述的三道关口,对制作千张皮来说,非常重要,也是制作豆腐的技术要点。 黄豆是一种健脾食品,金牛皮子由黄豆深加工而成,薄而脆,香而甜,松且软。人们习惯将10张千张皮扎在一起,作为一把,现在的三口之家,一餐来一把就够了。食用时,可切成丝条状或3厘米宽的条条结成皮子花,用鲜鱼一起煮,味道鲜美,其中尤以鳜鱼焖皮子闻名远近;千张皮还可以凉干,存放,凉干后呈金黄色,平日里,再用水浸泡1小时,作菜吃,又是一种风味。总之:千张皮的吃法多样,能做出各种美味佳肴。大冶、鄂州、成宁、阳新等地群众婚丧喜庆或节日,请客办酒席离不开它。席上第一道菜就端出千张皮,称“皮子席”,在历史上仅次于殷实之家办的“海参”、“鱼翅”席。金牛千张皮不仅在当地享有盛名,而且在鄂东南,在稀水、黄冈、九江、武汉也受欢迎。南来北往的旅客,凡来到金牛,除一饱口福外,总忘不了带几把金牛皮子回家,或自食或赠亲友分享。 在金牛镇的街道及乡下,在每年的春节过大年时,在千家万户的餐桌中,都少不了“千张皮”这道主打菜,也是最好的下酒菜。每年的春节,这里的人们,这里的各家各户,在过年前,都要准备20-30市斤黄豆,加工200-300张千张皮和几斤豆腐。一是过大年时自家食用,二是过完年后,外出工作的出门人,带上几十张千张皮,返回单位时给同事们分享。千张皮现在已遍及全国,几乎到处都有,但外地加工的千张皮,总是没有真正的金牛千张皮那么吃起来鲜嫩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