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乡羊肉
东乡羊肉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的特产。传统意义上的东乡羊肉是红烧羊肉,其肉质细嫩,肥而不腻,可以养胃补虚。2008年,有着百余年历史的韩记东乡羊肉制作技艺被评为镇江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东乡羊肉的图片
东乡羊肉是镇江的特色风味,盛产于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的大路镇、姚桥镇以及大港一带。这一带地处镇江市的东部,是为“东乡”。烹制东乡羊肉最富盛名的是姚桥镇的儒里,这个原名朱家圩的小集镇,传说系由乾隆皇帝御赐方有现名的,而乾隆赐名的因缘,正是起于东乡羊肉。
久负盛名的东乡羊肉有一个古老的传说。在很久以前,姚桥镇北的一个村上住着个孤苦无依的寡妇,平日里养两只羊为伴,即使外出讨饭也牵着。转眼到了冬天,有一天,寡妇被一个流氓调戏,她越想越伤心,回家后便要上吊。此时,羊“咩咩”地叫了起来,她想自己死了,羊也没人喂了,不如杀掉,饱吃一顿再去见阎王。于是她把羊宰了,洗洗剁成块放进锅里,将家里仅有的一点儿葱、姜、蒜、酱油、红糖放进锅里,边烧边哭,不知烧了多长时间,把羊肉烧得肉烂骨酥,香气扑鼻。可她一点儿食欲也没有,想想羊平时和自己形影不离,不忍心吃,又去上吊。恰巧这时一个云游和尚途经此地,敲门无人应,推门入屋,见寡妇吊在梁上,和尚忙喊来邻众,救活寡妇。寡妇为感谢大家,就将锅里的羊肉盛出来招待大家。大伙儿不吃也罢,越吃越要吃,把一锅羊肉吃得精光。众人劝寡妇不如开个羊肉店,不愁日子难过。于是,大伙儿帮她开起了羊肉店,专卖红烧羊肉。羊肉店开张后,生意兴隆,羊肉越烧越好吃,名气越来越大。就这样,东乡的红烧羊肉越传越远,有了名气。
还有另一种传闻,康熙皇帝下江南时,文华殿大学士户部尚书张玉书用东乡羊肉招待御驾,赢得龙心大悦。此后,镇江府还把东乡羊肉作为贡品呈送朝廷。
陈毅元帅在抗日战争时期创建茅山根据地时,路过姚桥镇,品尝过东乡羊肉,也赞不绝口。
20世纪80年代初,柬埔寨西哈努克亲王来江苏,亦曾以东乡羊肉一饱口福。
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直到晚年还满怀深情地对友人谈起家乡东乡羊肉的诱人风味。东乡羊肉在历史上就很有名气,早在南北朝前后,是帝王的贡品,到了明代还有“贡汤羊87只”的记载(明嘉靖《河州志》卷1),称之为“枹罕赤髓羯羊肉”,也叫“枹地羊”,就是枹县境(包括今东乡地区,当时尚无称为“东乡”的地名,“东乡”二字产生于清康熙末的红骨骨髓的羯羊,朝廷指名要食赤髓的“枹地羊”。东乡羊也叫“枹地羊”由此而来。
传统意义上的东乡羊肉是红烧羊肉,其肉质细嫩,肥而不腻,可以养胃补虚。东乡羊肉主料选用的是当年的本地山羊,而这些山羊又是吃田边、堤岸、山丘上的青草长大,所以东乡羊肉又堪称“绿色食品”。东乡羊肉从选料到烹制直至加工羊肉的火(豆秆烧的文火),都十分有讲究。东乡羊肉讲究囫囵下锅,先用猛火猛攻,待水沸腾时打尽带有许多杂质血液的沫子,放置花椒、胡椒、姜片、草果、蒜苗、红辣子、青盐等佐料,而后再施以慢火、血水将干,捞取剁块食用,或打成股份,吃“平伙”。其中,“站羊羔子肉”是肉中“极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