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仓糟油
太仓糟油是江苏省苏州市太仓市的特产。太仓糟油,用料为糟汁、盐、味精,调匀后为咖啡色咸香味。用以拌食禽、肉、水产类原料,如:糟油风爪、糟油鱼片、糟油虾等。
太仓糟油的图片
【历史渊源】
太仓糟油始创于清乾嘉年间,开酱园、酿酒的商人李梧江、偶发奇想在米酒中加入辛香料及佐料封缸一年成为糟油。清袁牧《隋园食谱》记载:“糟油出太仓,愈陈愈佳。”《太仓州志》说:“色味俱胜,他邑所无。”1915年在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获得金奖。1914年、1921年、1925年在江苏省地方特产展览会上均获奖。解放后,国营太仓酱厂以生产酱油为主,生产糟油为辅,糟油年生产量在50吨左右。 进入八十年代,国营太仓酱厂更名为国营太仓糟油厂,逐步增加糟油产量,从原来年生产糟油50吨增至年生产200吨左右。太仓糟油注册为“香玉”牌糟油,1985年荣获商业部优质食品证书,1988年荣获首届中国食品博览会金奖,1995年荣获国际食品及加工技术博览会金奖,1996年荣获江苏省消费者协会推荐商品。 2001年8月,企业整体转制,更名为太仓糟油食品有限公司,年生产糟油在300吨左右,年销售糟油在200吨左右。2006年3月为苏州市老字号协会会员,2006年4月太仓“香玉”牌糟油被国家商业联合会评为中华老字号。 【传承谱系】 1816 年,李梧江创制糟油,当时是馈赠亲朋好友或达官贵人的特色礼品。再传于后人,为小作坊式的生产、经营,店名为“老意诚”。解放后公私合营定名为国营太仓酱厂,糟油小批量生产,八十年代后,更名为国营太仓糟油厂,糟油正式投入批量生产、销售。2001年下半年企业整体转制,更名为太仓糟油食品有限公司。 【基本内容】 选用无杂质、无黄粒糯米置于浸米池中浸泡,待米浸透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倒入蒸桶蒸,后将蒸好的米饭抬上温水池,两次淋饭,保证拌药时所需温度达22℃~25℃。 米饭淋后沥干,按配方加入汤药,搅拌均匀,挖好圆窝,然后盖上缸盖,在室温20℃~25℃条件下,发酵7~10天。再按配方加入自来水发酵7天左右后,捞出米糟,压榨。 最后将各种天然香料粉碎后和盐、焦糖等加入到蜜糖中搅拌均匀,注入缸中,封缸储存,时间至少一年以上。 【基本特征】 糟油这个项目,体现了民间的智慧和创造性。糟油是“偶发奇想”的产物,这和许多发明不谋而合。保护糟油制作工艺,就是保护了创新精神。糟油的制作,又必须十分严谨。封缸必须在一年以上,来不得半点虚假,所以生产糟油,必须有十分负责的态度。 【主要价值】 糟油的文化价值。饮食也是一种文化,在鱼汤及某些蔬菜的烹调中加入糟油,使菜肴更可口,而且符合江南一带的饮食口味,富有江南特色。 糟油曾获得第一届巴拿马食品博览会金奖,是太仓历史上的荣耀,为太仓老百姓所津津乐道,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 太仓“香玉”牌糟油,具有提鲜、解腥、开胃、增进食欲的作用,而且营养丰富,含有人体所必需的多种氨基酸,具有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